劉畊宏線上健身的火爆,成為去年不僅限于體育圈的現象級事件??梢?,居家健身是一大熱門方向,背后是線上健身市場的巨大潛力。
但羅杰認為,運動本身帶有很強的線下社交屬性,過去三年受到疫情的限制,但今年更多人應該會走出家門,因此戶外運動、體育旅游不可忽視。
談到可能出現的“黃金賽道”,他介紹,聯合會連續第三年發布的《大眾健身行為與消費研究報告》里提到了兩點,一是輕度運動人群的顯著增長,二是運動場景向戶外延伸的趨勢明顯,如爆火的飛盤、露營、騎行。“我相信一方面小眾、新興的戶外運動熱度將持續,另一方面大眾體育消費將越來越下沉,成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。這些變化都將推動戶外產業持續火熱。”
路透社等媒體報道,中國有序恢復公民出境旅游的消息引起各國廣泛關注,隨著春節假期臨近,全球各地旅游相關行業都在期待中國游客的到來。
“國內也應該關注體育旅游的趨勢。”羅杰注意到,周圍許多人已經制定了出行計劃,“有不少去滑雪的,孩子參加冬令營的,還有計劃去海南的、去跑馬的。體育行業應該積極尋找和旅游相關的結合點。”
此外,《大眾健身行為與消費研究報告》中提到的智能化健身器材和青少年體育這兩大趨勢,也將成為體育用品業的重要發力點。
羅杰特別強調,在體育消費上,青少年群體不可忽視。體教融合和“雙減”政策為青少年進行運動騰出了時間,無論是學校課后服務,還是社會上各類體育培訓,廣大青少年群體都具有巨大的消費潛力。如果說這一點在2022年還因疫情表現得并不明顯,2023年則有望全面釋放。
具體到項目而言,在顯著增長的輕度運動人群中,排名前列的還是跑步、健步、乒羽等。這些運動人口基數大,市場也是最大的。“雙十一”等電商節數據佐證了這一點。
聯合會:拓展邊界 搭建橋梁
作為國家體育總局進行協會實體化改革的首批單位,聯合會自2017年實體化以來的多方位、多層次改革,受到廣泛關注與認可。羅杰表示,過去五年,聯合會一直在思考,如何從市場角度給行業搭建更好的平臺,從始至終貫徹“服務政府、服務行業、服務企業”的工作目標。
為全方位服務行業和會員企業,聯合會搭建、增設了標準化、認證、信息服務和理論研究等工作平臺,逐步形成了“一個生態、兩個驅動、三大工具、多個品牌項目”的架構。即秘書處和各專業委員會雙線并行的組織生態,體博會和標準化為企業從生產到銷售端提供的雙重驅動,信息、智庫和宣傳三大服務工具,體博會、體服會、中國體育產業峰會、標委會TC291、中體聯公益基金、中體聯認證等引導行業發展的多個品牌項目。經過五年探索,聯合會服務能力持續提升,服務邊界不斷拓展。
羅杰介紹,為了做到有效服務,他們提出突破體育用品業的邊界,“要把整個社會作為服務對象,會員企業的產品賣到哪里,我們就進入哪里”。
五年來,聯合會的橋梁作用更加鮮明。“聯合會努力成為政府和市場之間、國內外市場之間以及助力體育用品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橋梁,初步實現了改革的初衷。”他說。
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“著力擴大國內需求”“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”等要求。羅杰認為,這其中體育大有可為。“我相信體育用品業、體育產業會和諸多行業一起向好。而聯合會則將繼續做好服務,為體育強國建設和健康中國建設助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