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革宏圖已經繪就,政策措施也已完善,健康第一理念深入人心,下一步就是切實落實好各項工作,走出一條具有北京傳統、北京文化、北京特色的學校體育之路。
一是要堅持“五育并舉”,立德樹人。針對社會上存在的“重智輕體”“唯升學率”等片面認識,堅持“五育并舉”,遵循青少年成長成才和體育運動規律,避免“應試體育”,使學校體育的“硬要求”變成學生自覺的行動和習慣。
二是堅持重基礎、多樣化、強專項的原則,構建具有北京特點的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。要因地制宜積極發展特色體育教育,推動學校體育屬地化、本地化和生活化,大力發展校園足球冰雪運動,廣泛開展奧林匹克教育,注重武術、舞龍舞獅、抖空竹、棋類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和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。與體育發達國家和地區開展深入交流與合作,打造北京特色、首都水平、國際視野的學校體育新格局。
三是在開齊開好體育課、配齊配強體育教師上下功夫。要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數量、提升全體教師的體育素養上發力,積極引導全體教職員工參加體育鍛煉,鼓勵非體育類學科教師和班主任從事體育教學和組織體育活動,聘請國內外高水平專業體育人才,形成各學科、全社會關心、支持、參與學校體育工作的新局面。
四是圍繞“學會”“勤練”“常賽”的學校體育改革目標,廣泛開展班級、年級體育比賽,舉辦全員參與的運動會或體育節,開展社會廣泛參與家校聯動的親子活動。完善小學—初中—高中相銜接的校園體育一條龍競賽體系,在打造校園體育精品賽事的基礎上,強化校園體育文化建設,促進各類青少年體育競賽活動全員化、常態化、品牌化。
五是要不斷強化學生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意識,充分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,努力調動社會各界積極性,共同為學生開展體育鍛煉創造條件,形成師生、家庭、學校、社會共同推進學校體育的良性機制。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,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。
(作者:李小偉,系本報記者)
《中國教育報》2021年01月21日第2版
來源: 中國教育報